送鲍郎中之乞假南归

五年不复同簪笔,忽向东华语将别。
高斋学士我自惭,长庆老郎君第一。
廿年前忆夫容城,君官我尚为书生。
一篇君赋初月影,我把君卷时緃横。
十年前过昆阳驿,君作使星吾尚客。
八句君嘲退院僧,僧把君诗倍珍惜⑴。
朅来同宦曾几时,君复僦屋邻曹司。
衔杯每苦暮钟动,一仆一马趋城迟(君寓内城)。
此回别君真草草,道远饭君须及早。
练塘湖北蒜山西,他日访君应未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好友鲍郎中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两人二十年的友谊,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回忆友谊(开头到"僧把君诗倍珍惜"): - 用"五年""廿年""十年前"三个时间点串联起两人相识相知的历程 - 通过"同簪笔""赋诗""嘲诗"等细节展现文人间的惺惺相惜 - "长庆老郎君第一"等句流露出对友人才华的钦佩

2. 同僚时光("朅来同宦"到"一仆一马趋城迟"): - 描写最近共事时的生活场景 - "僦屋邻曹司""衔杯"等日常细节充满生活气息 - "暮钟动""趋城迟"暗示公务繁忙却仍抽空相聚

3. 临别赠言(最后四句): - "别君真草草"道出离别匆忙的遗憾 - "道远饭君须及早"是朴实温暖的关心 - 最后以相约再聚的期待作结,冲淡了离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时间线索自然串联起跨越二十年的友谊 2. 选取赋诗、饮酒等典型场景,展现文人交往的雅趣 3. 语言平实如话,却饱含深情,如"饭君须及早"这样生活化的叮嘱格外动人 4. 结尾的再聚约定让离别不显伤感,反而充满希望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话别时的家常絮语,却因真挚的情感而打动人心,展现了传统文人友谊的深厚与含蓄。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