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哀悼一位名叫京公的已故丞相。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讲他的政治成就:
- 他深受两代皇帝信任(孝庙指先皇,今皇是现任皇帝)
- 作为宰相,他一句话就能决定国家大事
- 他调和了两位掌权者(可能是皇帝和太后)的矛盾,让朝廷和谐
第二段(后四句)写他的品格影响:
- 用比喻说他气节像高山一样坚定
- 虽然心胸宽广如海,但对敌人绝不姑息
- 最后用诸葛亮作比:就像诸葛亮死后还能吓退敌人一样,这位丞相的威名至今让外国使节害怕
全诗亮点:
1. 用"山""海"这样的大自然意象,把抽象的政治品格变得具体可感
2. 通过对比手法(对内的宽容 vs 对外的强硬)展现人物多面性
3. 结尾用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典故,让读者立刻理解这位丞相的分量
本质上,这是首高级版的"表扬信",用诗的形式记录了一位既能安内、又能攘外的贤相,重点突出他生前的功绩和死后的余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