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名臣张百熙的,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上联夸赞张百熙的功绩——说他是当代杰出人物("当代伟人"),在朝廷为官时刚正不阿("正色立朝")。当时正值文化教育革新时期("文轨大同"指教育改革),他就像独臂支撑车轮的勇士("扶只手"的比喻),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下联写他死后哀荣——皇帝想起他像唐代名相张九龄("曲江风度"指张九龄)般的风范,按照传统给他追封谥号("易名有典")。现在看到葬礼极尽哀荣("荣哀备至"),他留下的治国方略("金鉴"指他的政治贡献)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全联通过三个层次展现张百熙的形象:活着时是改革先锋,死后获得极高评价,留下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用"扶车轮"比喻改革艰难,用"金鉴"比喻政治遗产,既庄重又形象,让读者感受到逝者的伟大和悼念者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