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渔家的闲适生活图景,语言朴素却充满画面感。
上片写渔家生活环境:开头用"蟹舍鱼庄"点明渔家身份,用"问有无"的轻松口吻带出他们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菰蒲"(水生植物)暗示一家人的生计都寄托在这片水域。随后镜头拉远,展现烟波浩渺的湖面,残荷折苇的萧瑟秋景被作者称为"如画",说明在渔夫眼中,这寻常景色自有其美。
下片写渔家生活状态:村里随处可买酒,暗示生活便利;"不欠水田租"道出他们自给自足的满足感。最生动的是结尾三句:秋凉正好眠,连清晨的霜花压满船头都唤不醒贪睡的渔夫。这个细节既表现渔家生活的悠闲,又通过"霜花浓压"的视觉形象,让读者感受到秋晨的寒意与静谧。
全词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淡墨勾勒的水墨画,通过"蟹舍"、"残荷"、"霜花"等典型意象,把渔家秋日的生活况味写得鲜活可感。最妙的是最后那个睡懒觉的渔夫形象,让整幅"秋渔图"顿时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