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朋友范棠从政多年后依然保持淳朴本性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质朴风气的向往。
前四句用"河汾伊洛"(黄河、汾河、伊河、洛河流域)代表中原文化发源地,说那里的民风非常淳朴。作者惭愧自己达不到这种境界,只能先在小范围内(十户人家)践行这种教化。
后四句转到对朋友的评价:很多从政久了的朋友都跑去修仙信佛了,唯独范棠还能保持善良本性。最后点明主旨:做人最可贵的就是能保持善良,并且不断追求进步。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对比手法(多数人vs范棠)突出了朋友的可贵品质。作者没有说教,而是用"我也做不到完全淳朴"的坦诚态度,让"保持善良"这个道理显得更真实可信。诗中"遁仙佛"的描写,也含蓄批评了当时一些官员逃避现实的风气。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