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车①

鬼车海上鸟,翅垂而口张。
其大如车轮,其声如笙簧。
参错有十头,羽毛色青苍。
天狗啮其一,九头纷低昂。
转轴载百鬼,凌空恣游翔。
阴风吹天黑,破额流血黄。
血流偶点污,人家罹祸殃。
见火辄惊堕,扑灯为堤防。
癸亥嘉平月,此物来何方。
有人夜见之,骇惧互旁皇。
城柝击三更,众星没无光。
呕哑推一车,魑魅排两箱。
一口出一声,参差和宫商。
群雁落芦滩,霜笳鸣战场。
怪哉九头虫,其毒胜虎狼。
我欲持弯弧,杀之遗路旁。
不则挥长戈,逐之至扶桑。
鸱枭与鸺鹠,种种非吉祥。
安得杲日升,天清来凤凰。
常读庐陵诗,鬼车有数行。
亦如玉川子,虾蟆见篇章。
志怪为此辞,不嫌鹤胫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鬼车"的怪异生物,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声音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恐怖场景。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形象描写(前12句):用夸张手法刻画"鬼车"的外形——像车轮一样大,长着十个参差不齐的头,羽毛青黑色。原本有十头,被天狗咬掉一个后剩下九头。它能载着百鬼在空中飞翔,阴风阵阵,血滴落下会给人家带来灾祸。这里用"笙簧""参差和宫商"等音乐比喻,让怪物的叫声显得既诡异又富有节奏感。

2. 场景描写(中间10句):具体描写某个癸亥年冬夜,人们惊恐地目睹鬼车出现的场景。三更时分,星光隐没,这怪物推着车,载满魑魅魍魉,发出各种怪异声响。诗人用"群雁落芦滩""霜笳鸣战场"的比喻,让读者能想象那种混乱恐怖的氛围。

3. 情感抒发(最后12句):诗人表达对这类不祥之物的厌恶,想要用弓箭长戈消灭它们。最后通过对比,表达对光明吉祥的向往——希望旭日东升、凤凰来仪,取代这些猫头鹰之类的凶鸟。结尾提到自己写这首诗就像前人记录怪异现象一样,不在乎篇幅长短。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将传说中的怪物写得栩栩如生,画面感极强 - 通过声音描写("笙簧""霜笳""呕哑")营造恐怖氛围 - 在志怪描写中暗含对现实黑暗的隐喻 - 结尾转折体现对光明美好的向往 - 语言生动形象,比喻贴切,即使现代读者也能在脑海中构建出那个奇幻恐怖的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