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慵懒闲适的午后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前两句"日烘窗户袅轻埃,醉眼朦胧尚倦开"写得非常生动:阳光透过窗户晒进来,空气中飘着细微的尘埃,诗人刚睡醒还带着醉意,眼睛半睁半闭不想完全睁开。这里用"烘"字形容阳光的温暖,"袅"字描绘尘埃飘动的样子,把午后的慵懒感写得活灵活现。
后两句"不是故人留顾盼,衡门未省有人来"道出了诗人的心境:要不是老朋友特意来看望,我这简陋的住所平时根本不会有人来。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贫("衡门"指简陋的柴门),也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妙在把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写得如此传神,通过阳光、尘埃、醉眼、柴门这些细节,既展现了闲适的生活状态,又暗含对友情的感激。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那种半醉半醒间的温暖感受,和知交难得的欣慰之情,都自然地表达出来了。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