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82年,作者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历经磨难后依然坚韧不屈的精神。
开头"饮马长城东北东,牵牛七夕乱山中"描绘了在长城边饮马、在七夕之夜于山中牵牛的景象,既有豪迈之气,又带着一丝孤独感。"小园枯树悲风劲"写园中枯树在狂风中摇曳,暗示环境的艰难。"下里巴人楚客工"用典表示自己像古代民间艺人一样,在异乡辛苦劳作。
中间"十载班房资本论"指作者可能因研究《资本论》这类著作而被关押十年,"一朝秦镜白头翁"用秦镜照出白发的典故,说明岁月流逝之快。这两句道出了作者长期遭受政治磨难,转眼已至暮年的沧桑。
最后"居家不在垂杨柳"说不愿像柔弱杨柳般生活,"暮色苍茫立劲松"则展现自己如苍松般挺立在暮色中。这个结尾特别有力,用"劲松"的形象,表达了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坚韧不拔的品格。
全诗通过长城、枯树、劲松等意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特殊年代的苦难,更突出了在逆境中保持气节的精神。语言凝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充满力量的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