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贵阳元宵节时的情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贵阳连绵的雨天。诗人说贵阳连续下了大半个月的雨,多到让人不敢相信贵州真是"漏天"(形容雨水特别多的地方)。这里用"漏天"这个夸张的说法,既幽默又真实地写出了当地多雨的特点。
后两句写元宵节出门的见闻。诗人想用"镜听"(古代一种占卜方式)来预测天气,但走在街上却听到人们都在高兴地谈论丰收年景。这里有个巧妙的转折:诗人原本担心雨天影响生活,却发现老百姓反而因雨水充足而欢喜,暗示着雨水对农业的益处。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个人的担忧与百姓的喜悦形成反差,最终落脚在"丰年"这个喜庆的主题上,既符合元宵节的节日氛围,又展现了农民靠天吃饭的现实智慧。语言就像聊天一样自然,却传递出深刻的生活观察。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