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览呼伦湖(二○○○年)

澄镜灵霄谁与磨,寄凡岂畏染尘多。
滩枯鸟旷天声寂,日冷鱼藏野意和。
饮马玄冥平玉宇,遗桩碧水想金戈。
遥知北海嗤玄烨,教尔今称第一波⑴。

现代解析

这首《秋览呼伦湖》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呼伦湖秋日的壮美与苍凉,同时暗含历史思考。

前两句把湖面比作"澄镜",仿佛是天宫打磨的镜子落入凡间,却不怕沾染尘埃。这里用镜子比喻湖面的清澈平静,同时暗示自然之美的纯净永恒。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秋景:干涸的湖滩、稀少的飞鸟、寒冷的阳光、潜藏的鱼群,构成一幅萧瑟却和谐的秋日画卷。"饮马玄冥"用神话中的水神典故,让人联想到古代将士在此饮马的场景,而残留的木桩又引发对金戈铁马的历史联想。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遥想北海(贝加尔湖)可能会嘲笑康熙(玄烨),因为现在呼伦湖被称为"第一波"。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暗含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曾经的边疆湖泊,如今成为重要地标。

全诗通过"静与动"、"今与古"的对比,既描绘了呼伦湖的壮阔景色,又赋予它深厚的历史内涵,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长河和自然的永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