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子重出李成所画山水
主人邀我登閒轩,轩前景物祗欠山。
坐来惨澹若不足,引我忽到营丘间。
营丘山水天下知,全齐十二雄一时。
旧游历历如到眼,吾宗笔力穷高低。
峰云岩霭互隐现,老木苍藤纷綵绚。
珑璁特干势将压,奇崛欲夸人未见。
石磴流泉似幽噎,洞穴纵横乍明灭。
举头楼观俯悬崖,定须六月临飞雪。
行人初踏山前路,款段冲寒怯回顾。
蹇驴亦自乐平地,亸耳⑴徐行方得趣。
日西平远连何处,极目苍茫天欲暮。
行人端是我前身,斗觉精神相会聚。
百年瞬息竟谁真,此老应无一点尘。
主人等是风尘外,岂是閒轩久住人(自注:子重家有閒轩。)。
坐来惨澹若不足,引我忽到营丘间。
营丘山水天下知,全齐十二雄一时。
旧游历历如到眼,吾宗笔力穷高低。
峰云岩霭互隐现,老木苍藤纷綵绚。
珑璁特干势将压,奇崛欲夸人未见。
石磴流泉似幽噎,洞穴纵横乍明灭。
举头楼观俯悬崖,定须六月临飞雪。
行人初踏山前路,款段冲寒怯回顾。
蹇驴亦自乐平地,亸耳⑴徐行方得趣。
日西平远连何处,极目苍茫天欲暮。
行人端是我前身,斗觉精神相会聚。
百年瞬息竟谁真,此老应无一点尘。
主人等是风尘外,岂是閒轩久住人(自注:子重家有閒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受邀去朋友家欣赏一幅山水画时的奇妙体验。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引我忽到营丘间"):
诗人被朋友邀请到"閒轩"(一个雅致的房间),发现这里什么都好,就是缺了真山真水。正觉得有些遗憾时,朋友拿出李成(宋代著名画家)的山水画,一下子把诗人带入了画中的世界。
第二部分("营丘山水天下知"到"斗觉精神相会聚"):
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画中的景象:
- 先夸这幅画描绘的营丘山水天下闻名
- 画中的山峰、云雾、老树、藤蔓交织出绚丽的景色
- 特别描写了险峻的山势、奇特的岩石,还有幽深的泉水洞穴
- 画中高处有楼阁建在悬崖上,让人联想到六月飞雪的清凉
- 还画了行人在山路上小心翼翼行走的样子,连驴子都显得很谨慎
最妙的是,诗人看着看着,突然觉得画中的行人就是前世的自己,这种"穿越"般的感觉让他精神为之一振。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
诗人感慨人生短暂,但画家(李成)通过画笔留下了永恒的艺术。最后夸赞主人(王子重)也是个超脱尘俗的高雅之士,不会永远困在这个小房间里,暗示主人心胸如同画中山水般广阔。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静态的画作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这幅山水画
2. 通过"以假乱真"的描写,展现了艺术超越现实的力量
3. 最后升华到对艺术永恒性的思考,和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4. 语言生动形象,比如用"款段冲寒怯回顾"描写行人小心翼翼的样子,用"亸耳徐行"形容驴子慢悠悠的神态,都很有画面感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