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朋友多称所交某公某卿为老师者因赋一首

年来俗客似禅缁,开口人人王老师。
何处得鳞皆透网,谁家有米各经筛。
本无桀溺问奚自,刚道刘君胜自知。
此语但能亏雅道,旁观冷眼为攒眉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种虚伪的社交现象:人们为了攀附权贵,动不动就称呼达官贵人为"老师",实际上这种关系既没有真正的师生情谊,也违背了传统道德标准。

前两句说近年来俗人们像和尚念经一样,开口闭口都叫"王老师",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跟风拍马屁的社会风气。中间四句用打渔筛米的比喻,说这些人就像鱼拼命钻网、米争相过筛,想方设法巴结权贵;又引用古代隐士桀溺和刘备的典故,暗示这些人明明不懂装懂,还要自夸比刘备更厉害。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种虚伪的称呼不仅损害了传统的师生之道,连旁观者都看得直皱眉头。全诗语言犀利,通过生动比喻和历史典故,把这种阿谀奉承的社会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气的强烈不满。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