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瞻云为夏少参赋次涯翁先生韵
渭北漫愁江树远,衡阳真恨塞鸿稀。
金山寺近连秋浦,黄鹤楼高倚夕霏。
已贵复看颁锦诰,未衰何用著斑衣。
鸟回西极千峰碧,花发东郊十里绯。
寸草有心何日报,高堂无恙几时违。
天涯踪迹散还聚,客路怀思渴更饥。
明到湖南重回首,君山如画带春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夏少参)在江上远眺云彩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与人生际遇的交织,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仕途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眷恋。
1. 开篇壮阔,奠定基调
“洞庭东望海云飞,一棹凌风省使归”开篇气势宏大,诗人站在洞庭湖边向东远望,看到云海翻腾,一艘小船乘风破浪,载着归来的使者。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如舟,在宦海中起伏。
2. 思乡之情,含蓄深沉
“渭北漫愁江树远,衡阳真恨塞鸿稀”两句借用典故表达思乡。渭北的树木遥远模糊,衡阳的大雁稀少难见,暗示与故乡亲人相隔遥远,音信难通。诗人没有直说“我想家”,而是通过景物传递愁绪,更显婉转动人。
3. 名胜点缀,时空交错
“金山寺近连秋浦,黄鹤楼高倚夕霏”提到金山寺、黄鹤楼等名胜,将眼前之景与历史人文结合。秋日的江岸、夕阳下的楼阁,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辽阔。
4. 仕途感慨,矛盾心理
“已贵复看颁锦诰,未衰何用著斑衣”两句耐人寻味。诗人说:已经身居高位,又得到朝廷嘉奖(锦诰),但尚未年老,何必急着穿上孝服(斑衣,指代归隐)?这里透露出对功名的矛盾心理——既满足于成就,又隐约渴望回归平淡。
5. 色彩明丽,暗藏温情
“鸟回西极千峰碧,花发东郊十里绯”突然转入明快色调。西边群峰青翠,东郊十里红花烂漫,强烈的色彩对比让画面鲜活起来。这或许暗喻人生虽有漂泊(西极),但也有美好(东郊),为下文亲情铺垫。
6. 亲情牵挂,真挚动人
“寸草有心何日报,高堂无恙几时违”是全诗情感高潮。用“寸草心”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微小回报(化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追问:何时能报答父母?他们是否安康?多久没见面了?朴素的语言直击人心,让前面的壮游景色都染上思念的底色。
7. 收尾回望,余韵悠长
最后两句“明到湖南重回首,君山如画带春晖”设想未来:等到明天抵达湖南再回头远望,君山一定如画般美丽,笼罩在春日阳光中。以景结情,将复杂心绪化为一片温暖光景,留下开放式的想象空间。
总结魅力所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虚实相生”——
- 实:有洞庭云海、江树鸿雁、金山黄鹤等具体意象,画面感极强;
- 虚:通过景物暗喻人生(如“一棹”喻仕途,“塞鸿”喻家书),并巧妙化用典故(寸草心、斑衣等),让普通读者也能从画面中自然体会到情感。
诗人不说“我多愁”,但愁绪浸透在每一片云、每一座山;不直白抒情,却让读者跟着他的目光,从壮阔江湖一直看到心底最柔软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