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在祭拜盛京(今沈阳)祖陵后,回程途中所写。他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祖先和功臣的敬意。
前两句写皇帝亲自在荒郊野外祭奠的场景:他怀着崇敬的心情追思先贤,亲手斟上美酒(椒浆)祭奠。这里"泰交"指君臣关系和谐,暗示祖先与功臣的深厚情谊。
后两句转为对当下臣子的期许:忠诚的臣子(荩臣)应该像祖先一样心系国家,帮助皇帝选拔人才("汇拔茅"用典故比喻选拔贤才,就像拔取茅草时连带拔出好草)。"推车"暗指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既表达了对祖先功业的追怀,又寄托了对当下臣子的期望,展现了乾隆作为帝王的责任感。语言庄重但不晦涩,用祭祖的仪式感来强化治国理政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