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乞巧词(甲申)
孟秋七之夕,双星渡河时。
中庭设巧果,各各有所祈。
我贫一无供,再拜前致词。
臣今但乞拙,无用多巧为。
使臣巧于言,翻翻若甘饴。
黑白一覆手,廉蹠而贪夷。
如何守其默,泯然无是非。
使臣巧于貌,刻画其须眉。
下心媚权要,外柔中险巇。
何如守其朴,闇然无妍媸。
使臣巧于文,雕镂五色丝。
求悦众耳目,同心甘自欺。
何如守其质,怛然无成亏。
臣拙天所赋,渐为世俗移。
今欲复性始,左右幸教之。
愿神塞巧户,勿徇儿女私。
民物还太古,耕食织以衣。
混沌足元气,邪伪其安施。
中庭设巧果,各各有所祈。
我贫一无供,再拜前致词。
臣今但乞拙,无用多巧为。
使臣巧于言,翻翻若甘饴。
黑白一覆手,廉蹠而贪夷。
如何守其默,泯然无是非。
使臣巧于貌,刻画其须眉。
下心媚权要,外柔中险巇。
何如守其朴,闇然无妍媸。
使臣巧于文,雕镂五色丝。
求悦众耳目,同心甘自欺。
何如守其质,怛然无成亏。
臣拙天所赋,渐为世俗移。
今欲复性始,左右幸教之。
愿神塞巧户,勿徇儿女私。
民物还太古,耕食织以衣。
混沌足元气,邪伪其安施。
现代解析
这首诗《反乞巧词》借七夕乞巧的传统习俗,表达了对"巧"的反思和对"拙"的赞美。诗人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其追求表面的机巧,不如坚守本真的质朴。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交代背景:七夕之夜,大家都在庭院摆上瓜果乞求巧艺,而诗人却反其道而行,祈求保持"拙"的本性。
2. 中间用三个排比段,分别批判了三种"巧"的危害: - 巧言令色:能说会道却颠倒是非 - 巧于伪装:阿谀奉承却内心险恶 - 巧于文饰:华而不实却自欺欺人
3. 最后表明心迹:宁愿保持天性中的质朴,希望神灵关闭"巧"的大门,让社会回归淳朴自然的状态。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立意新颖:在人人求巧的节日里,大胆提出"求拙"的主张 2. 对比鲜明:用"巧"的虚伪衬托"拙"的可贵 3. 现实意义:批评了社会上阿谀奉承、华而不实的不良风气 4. 语言朴实:用简单易懂的比喻(如"混沌足元气")表达深刻哲理
诗人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机巧的世界里,保持本真的质朴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这种思想在今天这个追求速成、讲究包装的时代,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