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对雪简刘守中黄复生邓家彦

晚途涉饥寒,终愿守故辙。
恒恐直性伤,敢希固穷节。
今年值冬煊,妇子且欢悦。
朔风当夕劲,始悟裘百结。
冷灶伫湿薪,闲庭观积雪。
因思征戍人,铁衣肤欲裂。
复念流移者,枵腹冀餔啜。
湖汉多伏莽,微闾养苞檗。
流澌下黄河,既疑天柱折。
阴火起南溟,亦虑蒙冲热。
伉慨作商歌,烦忧转如噎。
夙轸纳隍心,辅世一何拙。
虽无盈觞酒,倍觉五情热。
君曹闻国政,宁肯求容阅。
亮存旧风槩,正论匡时哲。
上宜复昄章,次宜禦侵轶。
国是固宜定,民劳亦宜辍。
共期年谷丰,应计牛种阙。
凶兵变锄犁,和气销戈孑。
庶称许身怀,未嫌比稷契。
予将老铅椠,钳笔纪勋烈。
成功何甲乙,报国无差别。
坚冰阻吾言,声诗寄愁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晚年生活困苦的文人写给几位朋友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报国无门的苦闷。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三个层次的情感:

1. 个人困境与民生疾苦(前16句)
诗人先描述自己冬天缺衣少食的窘境:家里灶台潮湿没柴烧,只能看着积雪发呆。但他马上联想到更悲惨的人——边疆士兵在寒风中冻裂皮肤,逃荒的百姓饿着肚子找饭吃。这种由己及人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虽自身艰难却心系苍生的胸怀。

2. 对国家危机的焦虑(中间12句)
诗人用"黄河结冰像天柱折断""南海阴火可能烧毁战船"的比喻,暗示国家内忧外患。他像古代贫士宁戚一样唱着悲歌,为自己无力救国而哽咽。这里能看出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明明自己过得不好,却更担心天下大事。

3. 对朋友的期待与自我安慰(最后16句)
诗人对收信的朋友们提出治国建议:恢复法制、抵御外敌、让百姓休养生息。他幻想战乱变农耕的太平景象,自比古代贤臣稷和契,最后自嘲说虽然自己只能写写文章记录别人的功绩,但爱国之心和别人没有区别。

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乱世中普通文人的心态:生活困顿却不忘家国,明知无力改变仍坚持思考,像冬天里不肯熄灭的小火苗。诗中"由小家到大家"的视角转换,以及"自己冻得发抖却担心士兵更冷"的细节,比直接说爱国更让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