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分别后的思念之情,用对比手法展现过去共患难和如今各自生活的场景。
前四句回忆去年一起渡江的惊险经历:两人一前一后在狂风暴雨的江上夜泊芦洲,用"风雷恶"生动表现出当时的艰难处境。这种共患难的情谊为下文铺垫。
后四句转到当下:朋友在太行山南边当官("作邑太行阳"),那里八月黄河边已有大雁南飞。这里用"雁初落"既点明时节,又暗含书信往来的期盼。"汉家借寇"这个典故说朋友现在政务清闲("吏正闲"),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罢严柝"指夜晚不用敲梆子巡夜),字里行间透着对朋友政绩的赞赏。
全诗通过"去年"与"如今"的时空切换,把江湖险途与太平治所、共同经历与各自现状自然串联,既有对往事的怀念,又有对朋友的牵挂和欣慰,感情真挚而不矫饰。最妙的是最后两句,表面写朋友治理有方,实则透露出"你那边一切安好,我就放心了"的深意,把思念之情表达得含蓄又温暖。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