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次东坡杨花韵(一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人间我爱杨花,江村一夜如霜坠。
谁云轻薄,分明滞重,仁人情思。
不羡朱门,偏循白屋,蓬扉掩闭。
奈空庖灶冷,春陂苇湿,风纵暖,吹难起。
应恨非绵非粟,落箪瓢、怎生煮缀。
沾臆忽睹,一筐荠老,半床絮碎。
飞扑门前,旋飘陌上,终沈池水。
自古来、惟有杨花,年年替天垂泪。
谁云轻薄,分明滞重,仁人情思。
不羡朱门,偏循白屋,蓬扉掩闭。
奈空庖灶冷,春陂苇湿,风纵暖,吹难起。
应恨非绵非粟,落箪瓢、怎生煮缀。
沾臆忽睹,一筐荠老,半床絮碎。
飞扑门前,旋飘陌上,终沈池水。
自古来、惟有杨花,年年替天垂泪。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杨花为线索,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开头写杨花如霜般飘落,看似轻盈,实则承载着沉重的情感。作者不羡慕富贵人家,反而关注贫苦百姓的生活——破旧的茅屋、冰冷的灶台、潮湿的芦苇地,即使春风温暖,也难以让贫苦的生活好转。
接着,作者感叹杨花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落在穷人的箪瓢(简陋的食具)里毫无用处。他看到老妇人捡拾荠菜,破床上堆着碎絮般的杨花,更觉心酸。杨花随风飞舞,最终沉入池水,就像穷人的命运一样漂泊无依。
最后,作者说自古以来,只有杨花年年替天流泪,暗指上天对人间苦难的冷漠,而杨花却成了苦难的见证者。整首词用杨花的飘零比喻百姓的困苦,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弱者的真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