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厌贫十二首 其三

贫贱无长虑,富贵有深嗜。多嗜常多忧,薄虑鲜所蔽。

人情类皆然,是亦焉足概。往昔古帝王,自视若胥隶。

持此贫贱心,行吾所无事。衡门栖迟者,所贵非寡累。

一身不足营,万物我皆备。逍遥托巢许,黾勉夔龙志。

即使长独处,耦耕岂不愧。植杖竟何人,岂以隐显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如何看待贫穷和富贵的人生智慧,核心观点是:心态比物质更重要。

前四句说穷人没太多欲望,反而活得简单;富人追求太多,烦恼也多。就像现在很多人钱多了反而焦虑,不如普通人睡得香。

中间部分用古代帝王举例:真正厉害的人(比如舜、禹)即使身居高位,也能保持平常心,像普通民工一样踏实干活。强调人贵在"心不累",而不是物质少。

后面用对比手法:一边是隐居的巢父、许由(古代著名隐士),一边是努力工作的夔、龙(舜的贤臣)。诗人说这两种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关键是要内心富足——就算一个人种地,只要精神充实,也不比当官丢人。

最后两句点题:不管是隐居还是做官,真正重要的是保持初心。就像老农扶着锄头站着,他的价值不在于身份是农民还是官员,而在于那份踏实自在的心态。

全诗用朴素的生活现象讲深刻道理:幸福不在于穷富,而在于能否摆脱欲望的绑架,找到内心的平衡。就像现在说的"知足常乐",既有对物质淡泊的赞美,也有对积极入世的肯定,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