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永上人藏经阁同沈比部箕仲沈虞部少卿陈博士伯符分得开字时王宗鲁张文起二中郎不至
阁拥慈云傍阙开,双林如此足徘徊。
似缘把臂人曾入,岂为攒眉客不来。
发愿同游依净土,登高作赋借雄才。
河山并引中原目,谁羡秋风戏马台。
似缘把臂人曾入,岂为攒眉客不来。
发愿同游依净土,登高作赋借雄才。
河山并引中原目,谁羡秋风戏马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重阳节登高赏景、吟诗作赋的雅集场景,展现了他们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两句写景,用"慈云""双林"等佛教意象营造出清幽的意境。诗人登上藏经阁,看到云雾环绕的楼阁和树林,让人流连忘返。这里"阙"指宫门,暗示地点在京城附近。
中间四句写雅集趣事。诗人调侃说:我们把手言欢是因为志趣相投,可不是因为有人皱着眉头不愿来(暗指未到场的两位朋友)。大家发愿要像佛教净土宗那样追求心灵净土,借着登高赋诗来展现才华。这里的"攒眉客"用得很生动,把缺席朋友的神态都写活了。
最后两句抒情言志。诗人说眼前的中原山河已足够让人心旷神怡,何必羡慕当年项羽在戏马台秋游的盛况呢?这里用项羽的典故,反衬出文人雅士淡泊名利的情怀。全诗在登高赏景中寄托了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用典不着痕迹,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典型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