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
壬寅八月秋,畏途苦霪沴。
傅子方北征,苍黄意不慊。
阴霭忽朝褰,青天落翠巘。
山灵巧献奇,远望已不厌。
秀色难为名,霁华石可搴。
层层摩碧穹,步步豁幽瞷。
怪石嵌玲珑,硿硐走广衍。
或如剑戟森,或如旌旗展。
或如兽拿空,或如人戴冕。
仙羊叱可兴,秦桥鞭未转。
万壑响松涛,飞流挂岩隒。
鸟道愁猿猱,欲前走已蹇。
草树乱霞蔚,曲径时迎炫。
红退火龙甲,绿明翠羽剪。
攀磴陟崔嵬,适意忘巇崄。
仙梵出林端,云中自鸡犬。
赏心犹未惬,浩怀不可遣。
乾坤只旦夕,今古几超奄。
孤桐凤不至,杏坛人已远。
草蔓纪王城,烟迷秦帝辇。
欲觅三迁居,榛莽相闭掩。
云雨自西来,凄凄复有渰。
挥手谢山灵,深衷犹绻缱。
傅子方北征,苍黄意不慊。
阴霭忽朝褰,青天落翠巘。
山灵巧献奇,远望已不厌。
秀色难为名,霁华石可搴。
层层摩碧穹,步步豁幽瞷。
怪石嵌玲珑,硿硐走广衍。
或如剑戟森,或如旌旗展。
或如兽拿空,或如人戴冕。
仙羊叱可兴,秦桥鞭未转。
万壑响松涛,飞流挂岩隒。
鸟道愁猿猱,欲前走已蹇。
草树乱霞蔚,曲径时迎炫。
红退火龙甲,绿明翠羽剪。
攀磴陟崔嵬,适意忘巇崄。
仙梵出林端,云中自鸡犬。
赏心犹未惬,浩怀不可遣。
乾坤只旦夕,今古几超奄。
孤桐凤不至,杏坛人已远。
草蔓纪王城,烟迷秦帝辇。
欲觅三迁居,榛莽相闭掩。
云雨自西来,凄凄复有渰。
挥手谢山灵,深衷犹绻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登峄山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历史联想,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沧桑。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登山前的铺垫(开头到"远望已不厌"):用"畏途苦霪沴"写出行前的担忧,又用"青天落翠巘"写出天气转晴后看到山色的惊喜,形成鲜明对比。
2. 登山过程的精彩描写("秀色难为名"到"云中自鸡犬"):
- 用"层层摩碧穹"写山势高耸
- 连用六个"或如"的比喻,把怪石比作剑戟、旌旗、野兽等,形象生动
- "万壑响松涛"写松林的声音,"飞流挂岩隒"写瀑布的壮观
- 通过"红退火龙甲,绿明翠羽剪"等色彩描写,展现秋日山景的绚丽
3. 历史感慨("赏心犹未惬"到最后):
- 由眼前景色联想到历史变迁,提到孔子讲学的杏坛、秦始皇东巡等历史典故
- 最后"挥手谢山灵"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写景生动:比喻新颖(如把红叶比作龙鳞褪色),动静结合(松涛声与飞瀑)
2. 情感真挚:从担忧到惊喜,再到对历史的感慨,情感自然流淌
3. 历史厚重:通过峄山联想到孔子、秦始皇,赋予自然景观人文内涵
诗人通过一次登山经历,不仅描绘了峄山的壮美秋色,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情景交融,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