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

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剪剪石栏春。
辘轳声里千年泽,不是邮亭阅过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口古老水井的永恒生命力,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深刻哲理。

前两句写水井历经沧桑却依然存在:村庄改建了,老井却保留下来,石栏边长满青苔,苔花在春天里生机勃勃。这里用"苔花剪剪"的叠词,让人仿佛看到苔藓细密生长的样子,暗示虽然岁月变迁,但自然生命始终在延续。

后两句通过声音展开想象:辘轳打水的声响延续了千年,这口井滋养了无数代人。最后巧妙地说"不是邮亭阅过人"——邮亭是古代传递信息的驿站,见证过客匆匆;而水井不同,它默默见证的是当地人的生活传承。这个对比突出了水井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永恒价值。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普通水井写成连接古今的生命纽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口井,更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缩影——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像水井这样维系基本生存的事物永远被需要,这种质朴的永恒比轰轰烈烈的历史更动人。诗中"千年泽"三个字,把一口井的贡献说得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般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