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尾晓望
三面青山一面水,一山云霞连海底。
人家半在画中看,结水为邻山为市。
我来此地欲登舟,风信迟人二日秋。
昨夜月明船上望,碧天如水入云飞。
水气腥臊船气热,轻移小艇岸傍朅。
雨送海风入艇凉,半夜归潮两岸齧。
潮头已落岸头高,晓天曙色鸣波涛。
帆樯尽在日中悬,日出峰容处处多。
峰头犹含昨夜雨,苍崖翠滴浓于乳。
高从东岸望汪洋,远天树树青可数。
今朝喜得饱眼看,潇洒不知行路难。
地经百里风景异,归向舟中话故山。
人家半在画中看,结水为邻山为市。
我来此地欲登舟,风信迟人二日秋。
昨夜月明船上望,碧天如水入云飞。
水气腥臊船气热,轻移小艇岸傍朅。
雨送海风入艇凉,半夜归潮两岸齧。
潮头已落岸头高,晓天曙色鸣波涛。
帆樯尽在日中悬,日出峰容处处多。
峰头犹含昨夜雨,苍崖翠滴浓于乳。
高从东岸望汪洋,远天树树青可数。
今朝喜得饱眼看,潇洒不知行路难。
地经百里风景异,归向舟中话故山。
现代解析
这首《沪尾晓望》描绘了一幅海边晨景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旅途中的闲适情趣。
开头四句勾勒出沪尾(今台湾淡水)的地理风貌——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云霞仿佛直接连接着海底。居民生活在如画的风景中,房屋依水而建,市场靠着山脚。这里用"画中看"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当地宛如仙境的美。
中间部分写诗人等待乘船的悠闲时光。秋风延误了船期,却给了他欣赏夜景的机会——月光下的海天交融,云彩在碧蓝天空中流动。接着笔锋一转,用"水气腥臊""船气热"这样真实的感官描写,突然把读者从唯美画面拉回现实。但很快,海风和夜雨又带来了清凉,潮水拍岸的声音更添生动。
最精彩的是对清晨的描写:潮退后露出高高的岸线,曙光中波涛声声。阳光下的船帆、雨后的山峰都格外鲜明——"苍崖翠滴浓于乳"这个比喻特别形象,让人仿佛看到青翠欲滴的山色。从东岸远眺,能清晰数清远方树木,说明空气清新、视野极佳。
最后四句表达诗人的满足心情。虽然旅途漫长("地经百里风景异"),但能看到如此美景,连赶路的辛苦都忘记了。最后一句"归向舟中话故山"很有生活气息,仿佛看到诗人和同伴在船上兴奋地谈论着刚见过的山景。
全诗就像一组移动的镜头,从远山近水到船中体验,从月夜到黎明,既有大场景的壮美,又有小细节的趣味。诗人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仿佛亲历了这次海边晨游,感受到大自然变幻多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