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其十一

束带为民牧,儒生诚懦良。
十年事诗书,夙昔慕轩唐。
笔耕砚为田,岂习菽与粱。
斯民幸直道,迂怀感如伤。
大府行边来,前驱猛豺狼。
前庭备供帐,后户陈酒浆。
威仪盛车中,乃昔同舍郎。
富贵出天姿,敢惟一日长。
不见后来者,行赀尽新章。
军中又积劳,年力正方刚。
支离老儒酸,嗫嚅重踉跄。
谁令任衢衢,军法不可当。
昨者邻东县,县官身被创。
汹汹群兜鍪,箕踞鸣琴堂。
投劾舍之去,西邑独项强。
官钱乃积逋,除名系锒铛。
吁嗟古司牧,此职圣所详。
如何九折坂,骐骥不能骧。
白马青油盖,伊谁独生光。
盈盈府中趋,晚出剧慷慨。
挥金似流水,湍决自有方。
军行九陌过,意气殊扬扬。
归来大劳苦,珍食罗幽房。
腰间青瑚玦,笑掷邯郸倡。
穷黎叹中谷,背面血流眶。
安知翁媪衰,身死弗得丧。
由来国有立,此辈孰短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对比,描绘了一个正直儒生官员在乱世中的无奈遭遇,同时揭露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军人的跋扈。

诗的前半部分讲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当官后的处境:他本是个老实人,十年寒窗苦读,向往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当官后想用正直的方式治理百姓,却遇到上级巡查的场面——大官出行时前呼后拥像豺狼般凶狠,这位官员不得不前后张罗招待。更讽刺的是,这位耀武扬威的大官,居然是他以前的同窗同学。

后半部分通过三个强烈对比展现社会黑暗:
1. 军人仗势欺人:新上任的年轻军官靠着军功和贿赂升官,在衙门里横行霸道。邻县有个官员因为反抗被打伤,另一个坚持原则的官员直接被革职查办。
2. 贫富差距悬殊:军官们挥霍无度(吃山珍海味、给妓女送贵重礼物),而老百姓("穷黎")却在山里饿得痛哭流涕,老人死了都没钱安葬。
3. 人才遭遇不公:就像好马(骐骥)在险路上跑不起来,真正有才能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无法施展抱负。

全诗最震撼的是结尾的质问:国家要兴旺靠的是什么样的人?难道就是这些横行霸道的人吗?这个问题到今天都值得深思。诗人用强烈的画面对比(豪华宴席vs饿死的老人、耀武扬威的军官vs被打压的清廉官员),让读者直观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黑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