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韩倅
凤城久矣钦韩公,华胄重来振祖风。
关决藩条明且恕,待人接物春融融。
散为和气遍南土,雨顺年丰民按堵。
海沂虽喜赖王祥,骥足治中难久驻。
向来文惠倅瀛洲,藉藉声名动冕旒。
愿君凌厉绍前美,南涧事业当同休。
于今且庆生申旦,敬爇瓣香祈鹤算。
中秋节近月婵娟,正好平分通夕宴。
君家自有旧毡青,合上星辰听履声。
明年此会知何处,宣劝黄封下帝廷。
关决藩条明且恕,待人接物春融融。
散为和气遍南土,雨顺年丰民按堵。
海沂虽喜赖王祥,骥足治中难久驻。
向来文惠倅瀛洲,藉藉声名动冕旒。
愿君凌厉绍前美,南涧事业当同休。
于今且庆生申旦,敬爇瓣香祈鹤算。
中秋节近月婵娟,正好平分通夕宴。
君家自有旧毡青,合上星辰听履声。
明年此会知何处,宣劝黄封下帝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姓韩的官员(韩倅)的赠诗,用温暖真挚的语言赞美他的为官品德,并表达美好祝愿。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夸赞韩公的政绩与人品 - 开篇用"凤城"(京城)点明韩公地位,说他家族世代显赫(华胄),如今继承祖辈风范。 - 具体描写他为官清明宽容(关决藩条明且恕),待人如春风般温暖(春融融),治理的地方风调雨顺(雨顺年丰),百姓安居乐业(民按堵)。 - 用典故"海沂王祥"(西晋好官王祥治理海沂的典故)比喻他的政绩,但惋惜这样的人才难以久留地方(骥足难久驻)。
第二部分(中间六句):回顾仕途并激励再创佳绩 - 提到韩公曾在瀛洲(可能是某地代称)辅佐文惠王,名声传到了朝廷(动冕旒)。 - 鼓励他继续发扬前辈美德(凌厉绍前美),把"南涧事业"(可能指某地政绩)做得更完美。 - 接着转入祝福:正值中秋佳节(生申旦指生日),焚香祈愿他长寿(祈鹤算),在月圆之夜设宴庆祝。
第三部分(最后四句):展望未来仕途 - 用"旧毡青"(官员青毡坐具的典故)暗示韩公必将重返朝廷高位(合上星辰)。 - 结尾预言明年此时他可能已在皇帝身边任职(帝廷),收到朝廷的御酒赏赐(黄封),既是对韩公的期许,也暗含送别之意。
诗歌亮点: 1. 善用比喻:把政绩比作春风化雨,用"王祥治海沂"的典故形象赞美。 2. 时间设计巧妙:从中秋欢宴到明年御前的想象,形成温馨的时间跨越。 3. 情感真挚:既有对清官的敬佩,又含朋友间的殷切祝福,毫无官场应酬的客套感。
全诗通过具体政绩、历史典故和节日场景的穿插,塑造了一位勤政爱民、温厚儒雅的官员形象,展现了宋代士大夫之间以德业相勉的真挚情谊。
许应龙
(1168—1248)福州闽县人,字恭甫。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籍田令、太学博士。理宗即位,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迁著作郎。出知潮州,训阅军兵,平息盗寇,安抚峒僚,治绩有声。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官兵部尚书,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有《东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