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
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
远目伤千里,新年思万端。无人知此意,闲凭小栏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春游》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春日出游时的复杂心境。

1. 身体与心情的变化
开头两句“酒户年年减,山行渐渐难”直接点出诗人年纪渐长,酒量不如从前,连爬山也感到吃力。这种身体上的变化,让他对生活的热情逐渐减退,甚至有些懒散和犹豫(“欲终心懒慢,转恐兴阑散”)。

2. 春寒中的景色
诗人观察到镜湖的水还很冷,稽山的雪尚未完全融化(“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寒意犹存,这种自然景象也映衬了他内心的矛盾——既想欣赏春色,又因寒冷而退缩(“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

3. 孤独与感伤
后四句情感更加深沉。诗人极目远望,却感到千里之外的景色让人伤感(“远目伤千里”),新年到来,思绪万千(“新年思万端”)。最后两句“无人知此意,闲凭小栏干”道出了他的孤独——无人理解他的心情,只能独自倚靠栏杆,默默沉思。

整体感受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一个中年人的春日心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因年岁增长而产生的疲惫和孤独。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岁月变迁、内心复杂的人。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