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九求题其十四世祖明王文恪公鏊自书洞庭两山赋卷(辛未)
具区之薮吾未游,两山戏湖如双虬。
震泽先生赋其状,何异浩渺拿扁舟。
文心嫖姚书隽劲,蝉蜕功名独乘兴。
一篇《谪解》意何深,谁识先忧理尤胜。
贾生希文才可为,天下无事终难施。
因时察世有轻重,蚤退斯人己见几(文恪集《谪解》篇中语。)。
震泽先生赋其状,何异浩渺拿扁舟。
文心嫖姚书隽劲,蝉蜕功名独乘兴。
一篇《谪解》意何深,谁识先忧理尤胜。
贾生希文才可为,天下无事终难施。
因时察世有轻重,蚤退斯人己见几(文恪集《谪解》篇中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陈宝琛为王鏊(号震泽先生)的自书《洞庭两山赋》题写的作品。全诗通过描绘太湖风光与王鏊的文人风骨,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前四句写太湖(具区)的壮阔景色:诗人虽未亲游太湖,但通过王鏊的赋文,仿佛看到两座山如蛟龙般在湖中嬉戏,展现出浩渺的意境。这里用"拿扁舟"的比喻,凸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中间四句转向赞美王鏊的才华:他的文章雄健如汉代名将霍去病(嫖姚),书法挺拔有力。更可贵的是他能超脱功名,像蝉蜕壳般获得精神自由。特别提到他的《谪解》一文蕴含深意,其中"先忧后乐"的思想境界尤为高明。
最后四句借古喻今:以贾谊、范仲淹(希文)的才能为例,说明在太平盛世反而难展抱负。称赞王鏊懂得审时度势,早早退隐正是他洞察先机的智慧体现。末句直接引用王鏊文集,强调这种急流勇退的处世哲学。
全诗亮点在于:将山水之美与文人品格相结合,通过"蛟龙戏水""蝉蜕功名"等生动比喻,把抽象的人生哲理变得形象可感。最后落脚到"因时察世"的处世智慧,对现代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把握进退仍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