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汪惟一徐子与门生也李于鳞作长律题其竹丘卷云截作武陵溪上笛方知马援有门生惟一出以示余则于鳞仙逝矣感叹之馀辄步以赠

万竹霜秋逼坐清,一丘君计已垂成。
扬州筱簜真为美,王氏琅玕旧有名。
坼地苍鳞争峭茜,干云翠尾出峥嵘。
中山郁作龙蛇走,嶰谷裁将鸾凤鸣。
若遇嵇康须把臂,偶同张荐欲逃荣。
渭滨业就封堪素,梁苑篇高席不争。
欲识汪伦歌日面,还怜李白醉时情。
武陵何限伤春语,并入山阳笛里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字于鳞)为友人汪惟一所写的题画诗。全诗通过描绘竹丘画卷的意境,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和对自然高洁品格的赞美。

前四句写竹丘画卷的景色:深秋的竹林清冷逼人,汪惟一的竹丘画卷已近完成。扬州的美竹和王氏家族珍爱的琅玕竹都很有名,这里用名竹来衬托画中竹子的珍贵。

中间八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画中竹子的姿态:竹子像苍龙的鳞片一样裂地而出,青翠的竹梢直插云霄。有的竹子像中山的龙蛇般蜿蜒,有的像嶰谷的凤凰在鸣叫。诗人说如果遇到爱竹的嵇康,一定会拉着他的手臂共赏;如果遇到张荐这样的隐士,也会因爱竹而放弃功名。

最后六句转入抒情:画中的竹子让人想起姜子牙在渭水垂钓的淡泊,也像梁园赋诗那样的高雅。看着汪伦(代指汪惟一)在画前吟咏,不禁想起李白醉酒的豪情。结尾点明题旨:武陵溪上的笛声(指李攀龙原诗)和山阳笛声(典故表示怀念故友)都化作了伤春的哀思,表达了对已故友人李攀龙的深切怀念。

全诗以竹喻人,既赞美了汪惟一高洁的品格,又抒发了对逝去友人的哀思,将咏物、怀人、抒情融为一体,展现了明代文人高雅的情趣和深厚的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