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道小疾见寄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疑当作始)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朋友间劝慰的暖心对话,用历史人物作比喻,劝对方别太拼命,要懂得放松生活。

前四句像朋友间的调侃:"你比懒散的嵇康还不会保养,明明年纪轻轻,干嘛这么拼命消耗精力?"借用老子"身体比名声重要"的道理,提醒健康才是根本。

中间部分传授生活智慧:写诗重在表达真情实感,不必追求华丽词藻。提到陶渊明"平淡是真"的生活态度,连做梦吃饭这种日常小事都值得享受,暗指简单生活自有滋味。

最后几句转为风趣的警告:要是陶渊明知道你活得这么累,肯定要生气——他最爱自由洒脱,最烦别人自我束缚。最后像哥们儿般邀约:"听我一句劝,别太较真,有空一起喝酒,咱们不醉不归!"

全诗用朋友间说笑的口吻,把养生哲理讲得生动有趣。通过嵇康、老子、陶渊明三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既讲明了"健康第一"的严肃道理,又保持着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展现了古人朋友间既关心对方健康,又能幽默劝导的相处智慧。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