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黄园

烟景驻征骑,晴林踏落花。
因听绿水曲,忽到赤松家。
鱼鸟向人近,楼台俯郭斜。
更携馀兴去,丝管隔窗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闲适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

开篇"烟景驻征骑"用朦胧的烟景让匆匆赶路的旅人停下脚步,暗示黄园景色的吸引力。"晴林踏落花"进一步展现春日晴空下,花瓣飘落的唯美场景,一个"踏"字让画面动了起来。

中间四句写游园体验:循着流水声偶然来到隐士居所(赤松家指代隐士住所),鱼儿飞鸟都不怕人,亭台楼阁斜倚在城郭边。这些描写既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通过"忽到"二字带出游园的意外惊喜。

结尾写游玩后余兴未消,隔着纱窗还能听到音乐声。这个开放式结尾,让丝竹声在读者想象中延续,巧妙传递出游园的愉悦感受。

全诗用白描手法,从驻足、游园到离去,完整记录了一次春日游园经历。诗人通过声音(水声、音乐)、动态(踏花、鱼鸟亲近)和空间转换(由外到内),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闲适自在的游园乐趣。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