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题辞 其四

惟圣性者,浩浩其天。
不加毫末,万善足焉。

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惟圣性者,浩浩其天"是说:真正高尚的品性,就像广阔无边的天空一样纯净自然。这里用天空比喻人的本性,说明最美好的品质其实是与生俱来的。

后两句"不加毫末,万善足焉"更妙: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就像不必给天空画蛇添足),人本来的样子就已经包含了所有美好。就像一棵健康生长的树,不需要人为雕琢,自然就会枝繁叶茂。

全诗的精髓在于告诉我们:真正的善良和美德不是靠外在强加的,而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就像天空不需要装饰就很美,人保持本真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与其刻意追求完美,不如回归本心,做最真实的自己。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