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宋君用游辇下(补编)

暴雨涨荒溪,尺水生洪流。
中有泼泼鲤,泛然方快游。
安知赤日烁,沸浪生浮沤。
石密岸狭束,鳞鬣窘若囚。
一失在藻乐,遂有辙鲋忧。
誓将泛江湖,雪此喣沫羞。
江湖与荒溪,巨细虽不侔。
此流彼之派,联接讵阻修。
超然奋跃去,势若鹰离鞲。
浮沉谢群蛙,窟穴依长洲。
洗刷沮洳泥,被服白纹裘。
谁知岁月久,涌浪生咽喉。
赖尔溪中物,虽困有远谋。
不似沼沚间,四合狱万鲰。
纵知有江湖,绵绵隔山丘。
人生岂异此,穷达皆有由。
吾乡广平君,少与轻薄游。
堆金等屋梁,䆉稏百顷秋。
朝廷罗红颜,夜庖炙肥牛。
落魄穷书生,多以金帛收。
高赀一朝尽,里巷谁青眸。
儿女号饥寒,亲友寡馈赒。
中夜起长叹,慷慨商声讴。
我非田农家,安能事耝耰。
又非将帅种,不惯挥戈矛。
平生负壮气,岂可遂尔休。
今我中丞公,位隆职兼优。
官爵连九族,一门千骅骝。
虽云富贵殊,敢以贫贱投。
姻戚苦未远,我困岂我魗。
八月秋风高,驾言动轻辀。
将行来告别,求赠安敢廋。
嗟子穷已甚,倚伏理亦周。
溪鱼解如此,况子知公侯。
马壮仆正健,去去其无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穷书生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故事,用鱼儿的遭遇比喻人生的起伏,非常生动。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鱼儿的困境与突围(前16句)
诗人用暴雨中溪水暴涨的场景开头,描写一条鲤鱼原本快乐地游着,突然被烈日暴晒、水流变急,困在狭窄的岸边石缝里。这就像人突然遭遇困境。但鱼儿不甘心,决心要游向更大的江湖,最终成功挣脱困境,过上了新生活。

2. 穷书生的现实处境(中间22句)
诗人转而写自己的遭遇。他认识一个叫广平君的人,曾经挥金如土,后来破产了,亲友都离他而去。诗人说自己既不会种田,也不会打仗,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虽然认识位高权重的中丞公,但不愿低声下气求人。

3. 决心改变命运(最后部分)
诗人决定在秋高气爽的八月出发远行,告别时写下这首诗。他相信命运就像溪水中的鱼儿一样有起有落,鼓励自己(也鼓励朋友)要像挣脱困境的鱼儿那样勇敢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鱼儿的经历比喻人生,非常形象,让人容易理解
- 写出了读书人在贫困中的傲骨和挣扎
- 最后表达出积极向上的态度,给人希望
- 语言直白有力,没有太多难懂的词句

诗人通过鱼儿和自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难免遇到困境,但要保持勇气,主动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