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刚出狱的人写下的感慨,用简单的生活场景道尽牢狱之苦和重获自由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用穿衣变化点明坐牢时间——来时穿着冬衣,出狱时已换上夏衣,半年都穿着囚服关在牢房。就像鸟巢被毁却侥幸保全的鸟蛋、锅里被煮的鱼不敢想回家,诗人用这些比喻形容自己本已绝望,却意外得到释放的难以置信。
诗中提到连累家人是自古常见的事,但像他们父子这样能被宽恕保全的情况却很少见。最后两句最动人:无论是雷霆惩罚还是雨露恩惠,都是皇恩浩荡,这种复杂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能偷偷抹泪。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换衣服""煮鱼"这些日常细节,让读者感受到牢狱生活的漫长煎熬,以及出狱后那种夹杂着委屈、庆幸、后怕的复杂情绪。特别是最后偷偷流泪的画面,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在皇权面前既感恩又心有余悸的微妙心理。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