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旌门桑孝子文侯先生抱铛图(先生名天显)
君不见陈遗铛底焦饭母是饴,何如桑孝子,父病铛底煮肉糜。
父病噎胃神乾燥,食渐不得下。
肉糜滑甘何如,羊脂入嗌易化。
久之疾革,欲进羊脂亦不可得。
人命一何促,难夺鬼伯手,唯有抱铛哭。
霜气穿破屋,风声吼乔木。
铛有耳,不闻此。
悲哉,抱铛桑孝子。
父病噎胃神乾燥,食渐不得下。
肉糜滑甘何如,羊脂入嗌易化。
久之疾革,欲进羊脂亦不可得。
人命一何促,难夺鬼伯手,唯有抱铛哭。
霜气穿破屋,风声吼乔木。
铛有耳,不闻此。
悲哉,抱铛桑孝子。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桑文侯的孝子照顾生病父亲的故事,用对比和画面感极强的描写展现了孝子的无奈与悲痛。
开头用历史典故对比:晋朝陈遗给母亲收集锅巴当零食,但远不如桑孝子为父亲煮肉粥的孝心——因为父亲病到连饭都咽不下,只能吃滑润的肉粥,后来连羊油都咽不进去了。这里用"羊脂入嗌(喉咙)易化"的细节,让人直观感受到病人吞咽困难的痛苦。
中间突然转折:父亲病情恶化,连羊油都吃不了。诗人发出"人命短暂如烛火,难从死神手里抢人"的感慨,此时孝子只能抱着煮饭的锅痛哭。最打动人心的画面出现了:寒霜渗进破屋,狂风撕扯大树,而那个锅(铛)明明有"耳朵"(把手),却听不见孝子的哭声。这里用拟人手法,让锅成了冷漠的旁观者,反衬出人的绝望。
全诗通过"煮肉粥-喂羊油-抱锅哭"三个递进场景,把孝子从努力到绝望的过程写得极具冲击力。最后"悲哉"的感叹,像一声沉重的叹息,让读者也跟着心碎。诗人用破屋、霜风、无声的锅这些意象,把抽象的悲痛变成了能看见、能听见、能感受到的具象画面。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