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讲的是农夫锄地,实则蕴含深刻的禅意。
第一句“孰云意在钁头边”用反问语气说:谁说真理只在锄头下?暗指悟道不拘泥于形式,日常劳作中也能见本性。
第二句“一击圆通彻大千”形容锄地时“咔嗒”一声脆响,瞬间贯通天地至理。这里用声音象征顿悟,说明真理往往在平凡瞬间豁然开朗。
第三句“大笑低头归去后”描绘悟道者开怀一笑,默默离开的场景。这种“不炫耀”的态度正是禅宗精髓——真正通透的人往往低调自然。
最后一句“饥餐且莫与人伟”最妙:饿了就吃饭,但别到处夸耀自己多厉害。直接点破修行本质——生活就是修行,无需刻意标榜。
全诗用锄地比喻修行,说明真理不在远方,就在吃饭干活之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悟道后依然平凡”的质朴,就像老农收工回家吃饭一样自然。这种“平常心是道”的境界,正是禅诗的魅力所在。
释师一
释师一(一一○七~一一七六),号水庵,俗姓马,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十六落发,首参雪峰慧照禅师,又谒东禅月用庵果,晚依佛智于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刹。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始届临安府净慈寺。淳熙三年卒于嘉禾光孝寺,年七十。为南岳下十六世,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有《水庵一禅师语》一卷,收入《续古尊宿语要》卷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三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