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怀古十咏·吴王宫

不将胆命付周郎,安得儿孙见太康。
三国兴亡成梦事,一川烟草断人肠。
黄旗紫盖伊巴蜀,翠殿朱楼自武昌。
纵谓西山非王气,金陵能得几时王。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武昌的吴王宫为背景,借古讽今,用三国故事感叹历史兴衰。

开头两句说,如果孙权不把军权交给周瑜,东吴可能早就灭亡,后代哪能享受太平?这里强调周瑜在赤壁之战的关键作用,暗示英雄人物对历史走向的影响。

中间四句描绘历史沧桑:三国争霸的往事像一场梦,如今只剩荒烟蔓草,令人感伤。当年东吴以武昌为都城,黄旗紫盖(帝王仪仗)的辉煌已成过去,华丽的宫殿也只剩遗迹。诗人用“一川烟草”的荒凉景象,对比昔日的“翠殿朱楼”,突出盛衰无常。

最后两句讽刺帝王迷信“王气”(风水宝地的运势):有人说武昌的西山没有王气,所以孙权迁都金陵(南京),但金陵的王朝又能长久吗?暗指无论怎么折腾,朝代更替都是必然的,表达了对权力争夺的淡漠和对历史规律的清醒认识。

全诗语言平实,但通过三国典故和眼前景物的对比,传递出一种看透历史的豁达,提醒世人繁华终将落幕,不必执着于虚名权势。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