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其一 九日,与顾印伯携榼渡江,饮王病山斋中。和稼轩九日韵,赠印伯
流浪复流浪,城晓一门开。
问君今日携盏,甚处陟崔巍。
毁欲乾坤我在,剩有中流诗艇,招汝定能来。
风雨失盲怪,楼阁影纤埃。
惊落帽,添野水,向金杯。
阑干迷望平楚,战骨满蒿莱。
白发新芟更短,今岁簪萸非昔,不敢径登台。
拼照江苍莽,且共月徘徊。
问君今日携盏,甚处陟崔巍。
毁欲乾坤我在,剩有中流诗艇,招汝定能来。
风雨失盲怪,楼阁影纤埃。
惊落帽,添野水,向金杯。
阑干迷望平楚,战骨满蒿莱。
白发新芟更短,今岁簪萸非昔,不敢径登台。
拼照江苍莽,且共月徘徊。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九日)和朋友一起喝酒的感慨,充满了漂泊人生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愤。
上片(前半部分):
开头"流浪复流浪"直接点出作者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清晨城门刚开,他就问朋友:"今天带着酒,准备去哪里登高呢?"(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酒的习俗)接着用夸张的语气说:就算天地毁灭我还在,只要我招呼你,你一定会来江中的小船相聚。这里"中流诗艇"的意象很有画面感,两个文人泛舟饮酒的场景跃然纸上。最后两句写风雨中看不清远处的楼阁,暗示时局动荡。
下片(后半部分):
用"落帽"典故(晋代孟嘉重阳登高时帽子被风吹落)写文人雅趣,但马上转到沉重现实——野水(暗指战乱)倒入酒杯,远望平野尽是战乱留下的尸骨。这里"战骨满蒿莱"的描写触目惊心。接着说自己的白发越剪越短(衰老的象征),今年戴茱萸(重阳习俗)的心情已不同往年,甚至不敢轻易登高望远。最后两句是全词最精彩的收尾:索性对着苍茫江水,与月亮一起徘徊。这个结尾既苍凉又洒脱,把无奈中的坚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特色:
1. 今昔对比强烈:从重阳雅集联想到战乱惨状
2. 用典自然:落帽、茱萸等典故融入日常对话
3. 意象反差:酒杯与野水、楼阁与战骨形成强烈冲击
4. 结尾余韵:江月意象把个人感慨升华为永恒意境
这首词好就好在把个人漂泊、朋友情谊和家国忧患完美融合,既有"流浪汉"的洒脱,又有"忧国者"的深沉,最后用与明月共饮的意象达成精神超越,非常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