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二首 其二 黄大痴陡壑密林
一峰画画师虞山,有元四家推第一。
人间摹写莽烟海,谁见超超尘外笔。
浮岚暖翠蝴蝶飞,雨意(溪山雨意图)虽存非佳绝。
惟兹陡壑与密林,简远萧疏脱轨辙。
片纸展处发幽光,想见冲襟满冰雪。
大痴非痴句曲(张伯雨)云,精进直入巨然室。
文敏敬跋奉常(王烟客)藏,痴亦自爱此生活。
更有长卷富春山,相配岿然两神物。
清鉴迩日归达夫,流览容余共披豁。
个中真趣解人难,一笑柳塘来皓月。
人间摹写莽烟海,谁见超超尘外笔。
浮岚暖翠蝴蝶飞,雨意(溪山雨意图)虽存非佳绝。
惟兹陡壑与密林,简远萧疏脱轨辙。
片纸展处发幽光,想见冲襟满冰雪。
大痴非痴句曲(张伯雨)云,精进直入巨然室。
文敏敬跋奉常(王烟客)藏,痴亦自爱此生活。
更有长卷富春山,相配岿然两神物。
清鉴迩日归达夫,流览容余共披豁。
个中真趣解人难,一笑柳塘来皓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对元代画家黄公望(号大痴)画作的赞美。全诗围绕黄公望的山水画展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先点明黄公望(虞山画派代表)是元代四大画家之首,但世上模仿他画作的人虽多,却很少有人能真正领悟他超脱尘世的艺术境界。诗人认为黄公望那些描绘烟雨朦胧的《溪山雨意图》虽好,但并非最佳。
真正厉害的是《陡壑密林》这幅画——它用简练疏朗的笔触打破常规,在纸上展现出幽静的光辉,让人仿佛能看到画家高洁如冰雪的胸怀。诗中提到黄公望的"痴"不是真傻(引用张伯雨的说法),而是指他对艺术的专注,这种专注让他达到了五代画家巨然的高度。
后段提到董其昌(文敏)曾恭敬地为王时敏(奉常)收藏的黄公望画作题跋,说明连大画家都珍视这些作品。特别提到黄公望另一幅名作《富春山居图》,说这两幅画就像一对巍然屹立的艺术瑰宝。
最后诗人说最近这些画被有眼光的收藏家(达夫)珍藏,自己有幸能细细观赏。但真正能读懂画中趣味的知音难得,只能对着月光下的柳塘会心一笑——暗示只有纯净的心灵才能领悟黄公望画中的高远意境。
全诗通过对比不同画作,突出黄公望"简远萧疏"的独特风格,把看画体验比作心灵对话,强调真正的艺术需要超越技巧、直抵精神内核。最后以月光柳塘作结,把艺术鉴赏升华为一种人生境界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