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秀才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一作华),踌跎觉年(一作身)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一作为)众人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男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核心思想是:真正的男子汉不必在意世俗眼光,活得洒脱自在才最重要。

前两句"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是说:男人最可贵的是活出自我价值,不必纠结别人是否早早理解你。就像现在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不需要急着向所有人证明自己。

中间四句用三个对比描写漂泊的人生状态:"飘荡"形容居无定所,"踌跎"说时光虚度,接着用司马相如(长卿)穷得家徒四壁、苏秦(季子)被嫂子嫌弃的典故,说明有才华的人也可能过得清贫。这些都在表达:人生难免有不如意,漂泊和挫折都是常态。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这些人生感悟很难向世俗之人说清楚,因为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名利地位,很难理解这种超脱的心态。就像现在有人选择"躺平",外人可能觉得是不求上进,但当事人自己明白这是一种生活智慧。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一个深刻道理:人生不必活给别人看。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司马相如、苏秦)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暗示暂时的失意不代表失败。这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对今天焦虑于"成功要趁早"的现代人,依然很有启发。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