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雪霁图

前峰后峰雪模糊,东村西村春有无。
快雪时晴入佳想,况复见此关山图。
关山迢递相联属,玉洁珠光眩人目。
扶桑飞上金毕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野桥行遇路三叉,青旗插檐沽酒家。
驱驴倦客得少憩,怅望远道还咨嗟。
诗翁好事常起早,天寒秪恐梅花老。
柴门时有故人来,阶下白云须用扫。
此图一日落尘寰,笔法依希荆与关。
人生远游固云乐,何似在家长看山。
我本识字耕夫耳,占祥便作丰年喜。
田园归隐会有时,麦饭饱餐茅屋底。

现代解析

这首《关山雪霁图》像一幅会动的山水画,用诗句带着我们走进雪后初晴的山村。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是"看画":诗人描述画中雪后群山的景象——前后山峰盖着朦胧的残雪,远近村落若隐若现。阳光突然穿透云层,让整幅关山图瞬间明亮起来,积雪像珍珠玉石般闪耀。这里用"眩人目"三个字,让人仿佛真的被雪光晃到眼睛。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是"游画":诗人化身画中旅人,走过结冰的溪谷,来到三岔路口的酒家歇脚。青旗招展的酒店、骑驴疲惫的旅客,这些细节让画面活了起来。而"怅望""咨嗷"又透露出旅人的孤独,为后面思乡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后八句)是"悟画":诗人从欣赏转为思考,先说这幅画有古代名家荆浩、关仝的风格,接着突然感慨:远游虽好,不如在家看真山!最后四句尤其接地气,诗人自称就是个种田识字的普通人,只关心庄稼丰收,梦想着将来回乡下,吃着粗茶淡饭过平淡日子。

这首诗妙在三点:
1. 像电影镜头,从远山推到近景,再拍到人物特写
2. 用"快雪时晴""暗水流澌"等动态描写,让静止的画活起来
3. 最后回归生活本真,雪景再美,不如回家吃饭实在

最打动人心的就是结尾——看尽繁华后,最怀念的不过是茅屋下一碗麦饭的简单生活。这种返璞归真的感悟,放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