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岁末时节的苍凉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友的深切思念。
前四句写景:诗人站在江边远望,暮色中烟雾笼罩着平静的江面。荒凉的蔓草环绕着古老的城池,南方的树木即使到了霜降时节也很少落叶,诗人极目远眺却看不到南飞的鸿雁,只见孤零零的旌旗在风中飘荡。这些景物共同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岁末氛围。
后四句转入抒情:山花年复一年地开放却无人欣赏,寒冷的月光夜夜随着潮水升起。诗人用"断雨残云"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已经持续很久,最后忍不住反问:为什么老朋友偏偏对我如此挂念呢?这种反问其实暗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感动。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萧瑟的景物描写,反衬出人间真情的温暖。特别是最后两句,表面上是疑问,实则饱含深情,让读者感受到在寒冷季节里,真挚的友情就像黑夜中的月光一样珍贵明亮。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