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韵答原博

坡书新价踊如山,珷石何堪报玉环。
榻遍吴笺犹送锦,搦残湘管半无斑。
文心捧处惭施女,笔阵围时困楚般(楚斗般伐宋围缗)。
石底老蟆如可学,爬沙双手不辞顽(有评苏书谓石压虾蟆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原博的回应,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谈论书法创作和文学交流的趣事。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
1. 苏轼的书法作品价格飞涨像山一样高,而自己的字就像普通石头配不上美玉(自谦书法不如苏轼)
2. 写遍了上好的宣纸(吴笺)还要送人锦缎,写秃了毛笔(湘管)也写不出好字(自嘲创作不易)

中间两句用典故自嘲:
1. 说自己文采不如春秋时的施家女儿(用典表示惭愧)
2. 写作时像被楚国军队围困一样艰难(用战争比喻创作困境)

最后两句最有趣:
1. 借用别人评价苏轼书法"像石头压着蛤蟆"的梗
2. 幽默地说如果真能学成这种风格,自己愿意像蛤蟆一样笨拙地反复练习("爬沙"形容蛤蟆爬行)

全诗精髓在于:
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既表达了对苏轼书法的推崇,又自嘲自己的创作困境。通过蛤蟆爬沙的生动比喻,展现了文人之间相互调侃的雅趣,以及艺术创作中甘愿"犯傻"的执着精神。这种自黑式的幽默让严肃的书法话题变得亲切有趣。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