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一片香烟,气摄湖州,神得大苏。
甚桃枝香栉,春巢纤翠;
蝉蜎玉润,秋滟明蜍。
八尺吴缣,六宫楚黛,抵过千金肘后壶。
晴窗玩,感云林清閟,画阁榛芜。
因之高筑神庐。
抱嶰谷箫魂寝馈俱。
看飞尘下隔,红蛾扫劫;
雕霞上拥,青鸀衔觚。
侍研环屏,东庭西洞,镜里双鬟绝代姝。
还君问,问蛎墙缺处,补种梅无?

现代解析

这首《沁园春》像一幅用文字绘制的江南水墨画,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

上阕开篇就用"香烟缭绕"的意象,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空间。诗人用"湖州毛笔"和"苏轼书画"这些文化符号,暗示这里汇聚了文人雅趣。接着用"桃枝梳子"、"玉蝉摆件"等精致物件,描绘出一个充满雅致的生活场景,说这些看似平常的物件,其实比金银财宝更珍贵。

中阕转入诗人的精神家园建设。诗人把书房比作"神仙居所",用"箫声相伴"表现艺术生活的沉浸感。"红蛾"与"青鸟"的对比,暗示在纷扰尘世中守护精神净土。特别生动的是"书房屏风"和"镜中美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艺术世界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结尾最有趣,诗人用幽默的口吻说:你问我围墙缺角处要不要补种梅花?这看似随意的提问,其实暗含深意——梅花象征高洁品格,诗人是在说:物质残缺不要紧,精神家园的"梅花"才最重要。

全诗妙在把文人雅趣写得既风雅又不做作,通过日常物件展现精神追求,最后那个关于种梅的提问,更是举重若轻地道出了文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