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可大还万安

自从战国更王风,屈原师弟俱称雄。
西京苏李复继作,遗篇十九真宗工。
黄初七子各有得,勃兴杜李文章伯。
此道凌迟大历还,世代纷纷转荆棘。
千年大雅几茫然,信阳北地何翩翩。
力剪榛芜继唐汉,恍揭日月悬高天。
眼中作者难尽数,戛玉敲金事奇古。
相逢海内俱贤豪,奋迹前茅追步武。
看君意气何昂藏,十九谒帝趋明光。
胸蟠万卷破幽眇,手鍊五色回天章。
藉甚声华满京洛,咫尺云霄见孤鹤。
司马仍传太史书,拾遗颇负襄阳学。
飘然遇我燕市中,河梁邂逅双飞龙。
高歌击筑白虹断,剑花欲堕青芙蓉。
莽苍风尘遽相别,美人迢递音容绝。
五年空睹芳草生,万里长看碧云合。
云泥自分随升沉,岂料重逢瀫水滨。
咄嗟往事如梦寐,解衣共拂京华尘。
五夜论文思逾壮,浊酒淋漓对惆怅。
天地迟回秉烛间,星河磊落孤舟上。
眼看世变随江河,悯时愤事忧弥多。
百川砥柱赖公等,异时讵肯扬其波。
伯乐张华古难得,时乖暂敛图南翼。
燕雀宁争世上名,蛟龙岂是池中物。
一朝变幻乘风霆,磅礴六合摩昆崙。
卞和之玉讵三刖,季子金多安足论。
高天黄叶连乡国,大艑乘风度秋色。
短歌送汝不成声,握手临岐泪沾臆。
千秋杰阁倚清沙,百尺珠帘挂晚霞。
兹行定拟滕王赋,一寄兰州孺子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送别友人朱可大时所作,通过回顾中国文学发展历程,表达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未来的期许。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文学发展回顾(开头到"世代纷纷转荆棘")
诗人用简单比喻梳理中国文学史:从战国屈原的楚辞,到汉代苏武李陵的五言诗,再到建安七子和唐代李白杜甫,最后感慨大历之后文坛衰落如同长满荆棘。这部分像在说"中国文学就像一条大河,有时汹涌澎湃,有时干涸断流"。

2. 赞赏友人才华("千年大雅几茫然"到"手鍊五色回天章")
用"剪除杂草重现日月"比喻友人振兴文坛的抱负,称赞他博览群书(胸蟠万卷)、文采斐然(手鍊五色),像只孤鹤般卓尔不群。这里把学问比作"胸中装着万卷书",把好文章比作"用五彩云霞写就"。

3. 追忆友谊("飘然遇我燕市中"到"解衣共拂京华尘")
回忆两人在京城相遇如"双龙相会",用"击筑高歌震断彩虹"形容豪迈交往,五年分离如同"看着芳草年年生长",重逢时共同拂去京城尘土,像老友一起抖落往事尘埃。

4. 临别赠言("五夜论文思逾壮"到结尾)
鼓励友人像"中流砥柱"般匡正文风,用"蛟龙终非池中物"比喻他终将大展宏图。最后想象友人乘船返乡的场景,用"滕王阁晚霞"的典故,期待他写出像王勃那样的传世佳作。这里把人生机遇比作"伯乐相马",把暂时不得志比作"收起南飞的翅膀"。

全诗特色:
- 用"文学长河"的比喻串起历史,展现宏阔视野
- 善用夸张比喻:把才华比作日月、蛟龙,把友谊比作双龙
- 情感真挚:从豪迈的回忆到临别落泪,情绪起伏自然
- 用典自然:滕王阁、伯乐等典故融入诗句不显晦涩

核心思想:通过回顾文学传统的兴衰,强调真正的才华终将获得认可,鼓励友人保持傲骨,等待施展抱负的时机。就像诗中所说,真正的蛟龙不会永远困在小池塘里,终将乘风破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