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读书不疏园赠主人汪实尺
绕歙皆山我看遍,见山太多山亦厌。
田棱高下峰岚童,石腹轮菌秀灵欠。
西行十里忽渺绵,远林苍苍波潋潋。
如绳大路摇鞭丝,似黛遥山界车幨。
美哉此乡宜有人,胜处却被君家占。
略经丘壑皆文心,别埽烟霞筑吟坫。
君家名园先世贻,维何藏之富铅椠。
陆家充栋曹盈仓,养就君才许华赡。
相逢意气山为倾,倏见挥毫天可换。
苦将辁朴尘齿牙,何异蹄涔比天堑。
肯容庑赁已幸叨,许借书抄益愁忝。
半生无术孟浪游,五字未工穷有验。
知君博我良苦心,祇恐病处难为砭。
反思昨梦天风吹,百尺楼头位书剑。
早知此景眼前得,何事十年徒羡艳。
吾徒亦有二三子,天涯独学劳远念。
行方作书慰藉之,书成已有鸡鸣店(时方作稚存、杏庄书。)。
田棱高下峰岚童,石腹轮菌秀灵欠。
西行十里忽渺绵,远林苍苍波潋潋。
如绳大路摇鞭丝,似黛遥山界车幨。
美哉此乡宜有人,胜处却被君家占。
略经丘壑皆文心,别埽烟霞筑吟坫。
君家名园先世贻,维何藏之富铅椠。
陆家充栋曹盈仓,养就君才许华赡。
相逢意气山为倾,倏见挥毫天可换。
苦将辁朴尘齿牙,何异蹄涔比天堑。
肯容庑赁已幸叨,许借书抄益愁忝。
半生无术孟浪游,五字未工穷有验。
知君博我良苦心,祇恐病处难为砭。
反思昨梦天风吹,百尺楼头位书剑。
早知此景眼前得,何事十年徒羡艳。
吾徒亦有二三子,天涯独学劳远念。
行方作书慰藉之,书成已有鸡鸣店(时方作稚存、杏庄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写给朋友汪实尺的赠诗,主要描写了秋日在汪家园林读书的感受,同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欣赏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胜处却被君家占")写的是周围山景。诗人说看遍了歙县的山,已经审美疲劳了,这些山要么光秃秃的,要么缺少灵气。但往西走十里景色突然变得柔美,远山如黛,湖水潋滟。这么美的地方,却被汪家占有了。
第二部分("略经丘壑皆文心"到"许借书抄益愁忝")重点写汪家的园林和藏书。诗人称赞汪家园林设计精巧,藏书丰富,培养出了汪实尺这样才华横溢的人。诗人在这里读书写字,觉得自己才疏学浅,能借住在这里已经很幸运了。
第三部分("半生无术孟浪游"到最后)转为抒发个人感慨。诗人说自己半生漂泊,写诗也没长进,感谢朋友的好意,但担心自己毛病难改。最后想到还有几个天涯漂泊的朋友,正在给他们写信,写到鸡鸣时分。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写景生动,用"如绳大路""似黛遥山"这样形象的比喻
2. 对朋友的赞美很真诚,不刻意奉承
3. 自我调侃很真实,说自己"五字未工""病处难为砭"
4. 结尾的写信细节很有生活气息,让整首诗更接地气
诗人通过描写秋日读书的场景,既表达了对朋友家世才学的钦佩,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但整体情绪是积极温暖的。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