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桑

柔条初变绿,春野忽飞霜。
田妇搔蓬首,冰蚕绝茧肠。
名翚依麦雊,戴胜绕枝翔。
不见罗敷骑,金钩自挂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突遭霜冻的乡村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农民的艰辛与无奈。

前两句写春天柔嫩的桑条刚变绿,田野却突然遭遇霜冻。这里用"柔条"和"飞霜"的强烈对比,突出自然灾害的残酷。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受灾场景:农妇愁得直抓乱发("搔蓬首"),蚕宝宝因为桑叶被冻坏而饿死("绝茧肠")。野鸡饿得在麦田里叫("名翚依麦雊"),戴胜鸟(一种食虫鸟)在枝头盘旋找食物。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霜冻对农家生计的毁灭性打击。

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再也看不到采桑女罗敷的身影(暗指桑树冻死无桑可采),只剩下采桑用的金钩孤零零挂在墙上。这个结尾既点明题目"伤桑",又通过工具闲置的细节,暗示了农家失去主要收入来源的困境。

全诗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一系列具象的画面,让读者真切感受到自然灾害下农民的痛苦。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和白描手法,把一场春霜写得如在眼前,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