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离别场景,充满含蓄的深情。
前两句"行人夜已断,明河南陌头"勾勒出夜深人静的画面:路上已经没有行人,只有明亮的银河横贯在田间小路的上空。这里用银河的永恒明亮反衬人间的短暂相聚。
后两句"双珰不拟解,更欲要君留"最为动人。女子耳垂上的耳饰(双珰)都不打算取下,暗示她原本准备就寝,却因为不舍离别而强打精神。"更欲要君留"直接道出心声,但又带着女性特有的矜持,不是直白地挽留,而是通过不解耳饰这个细节婉转表达。
全诗妙在将浓烈的离别之情隐藏在几个生活细节中:深夜的银河、未解的耳饰,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诗人用最简洁的画面,写出了恋人之间那种"舍不得说再见"的微妙心理,让千年后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依依不舍。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