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送别友人王楚材前往湖州求学时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切和鼓励。
首联"短羽真成入彀游,小儒踪迹欲谁求"用小鸟学飞比喻王楚材开始求学之路。"短羽"指羽毛未丰,暗示初出茅庐;"入彀"原指进入弓箭射程,这里比喻进入学问的天地。诗人说:你这只小鸟终于要展翅学飞了,像我这样的小儒生该向谁请教呢?看似自谦,实则暗含鼓励。
颔联"非关古字诛扬子,自是诸生欠沈犹"用了两个典故。"扬子"指汉代学者扬雄,曾因研究古文字被质疑;"沈犹"是春秋时鲁国学者。诗人说:你去求学不是为了像扬雄那样研究艰深的古文字,而是因为我们都缺少沈犹那样的真才实学。这是提醒友人求学要务实。
颈联"百计千方元薄命,双溪二水各宜秋"笔锋一转。"百计千方"说人生际遇无常;"双溪二水"指湖州美景。意思是:虽然人生际遇难以预料,但湖州的秋色定会适合你。既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感慨,又安慰他湖州是个好地方。
尾联"此行试卜唐夫子,会向芹边问楚囚"最见深意。"唐夫子"可能指唐代文人,暗喻湖州文风鼎盛;"芹"指水芹菜,古代学子常用它祭祀先师。诗人说:你去湖州不妨问问当地的学者,我这个像囚徒般困顿的人(自指)也会在祭祀先师时为你祝福。既表达牵挂,又寄予厚望。
全诗妙在将送别的深情藏在典故和比喻中,既有"小鸟学飞"的生动,又有"水芹菜祭"的殷切,把一位长辈对晚辈的期许写得含蓄而温暖。诗人没有直白说"好好学习",而是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让鼓励之情更加耐人寻味。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