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孜生
遭遇爵位轻,治平进取难。
不见明经士,白首成一官。
怜尔吾家驹,学问知所安。
得名万众中,奋迅生羽翰。
天子临广廷,公卿肃衣冠。
传呼署甲乙,谁不倾目观。
我时忝陪侍,趋拜玉座前。
鄂秀莩亦荣,不自知欣欢。
勿言势尚卑,无以地固寒。
鸾凤曾棘栖,蛟龙亦泥蟠。
孟轲称三乐,富贵不与焉。
恨我不如尔,千钟益悲叹。
奈何方远别,浩荡江湖间。
临分岂自胜,流涕空汍澜。
不见明经士,白首成一官。
怜尔吾家驹,学问知所安。
得名万众中,奋迅生羽翰。
天子临广廷,公卿肃衣冠。
传呼署甲乙,谁不倾目观。
我时忝陪侍,趋拜玉座前。
鄂秀莩亦荣,不自知欣欢。
勿言势尚卑,无以地固寒。
鸾凤曾棘栖,蛟龙亦泥蟠。
孟轲称三乐,富贵不与焉。
恨我不如尔,千钟益悲叹。
奈何方远别,浩荡江湖间。
临分岂自胜,流涕空汍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长辈送别年轻有为的晚辈("孜生")时的复杂心情,既为晚辈的才华感到骄傲,又因自己的处境感到遗憾,还充满对晚辈未来的期许。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现实困境的对比(前8句)
- 开头就说现在社会看重门第出身("爵位"),普通人想靠真才实学出头太难了。很多读书人("明经士")熬到白头才混个小官。
- 但夸赞这个晚辈不同:"你是我家的小千里马("吾家驹"),学问扎实,在万人中脱颖而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有前途。"
2. 回忆高光时刻(中间12句)
- 回忆一起参加朝廷盛会的场景:天子坐殿,百官整肃。当念到录取名单时("署甲乙"),所有人都盯着看,而自己有幸站在皇帝身边("玉座前")。
- 用比喻说当时心情:就像树枝因开花而荣耀("鄂秀莩亦荣"),自己因为晚辈的成功而高兴到恍惚。
3. 临别赠言(最后12句)
- 鼓励晚辈:别嫌起点低("势尚卑"),别说出身寒微("地固寒")。凤凰也曾蹲荆棘,蛟龙也曾在泥里趴着。
- 引用孟子的话:真正的快乐有三种(家庭平安、问心无愧、教育英才),和富贵无关。
- 最后流露伤感:遗憾自己不如你成功,现在你要远行江湖,我忍不住流泪。
诗的核心魅力:
- 用"凤凰蹲荆棘""蛟龙趴泥潭"这种接地气的比喻,把"英雄不怕出身低"的道理讲得生动
- 长辈既骄傲又心酸的真实感:明明自己混得不如意,却还要强打精神鼓励年轻人
- 最后流泪的细节特别打动人,比直接说"舍不得"更有力量
现代启示:
就像现在长辈送孩子去大城市打拼,既为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开心,又担心孩子吃苦,还可能想到自己年轻时的遗憾。这种复杂亲情古今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