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公画像分题
微言昔废绝,大道随荒榛。
上下千岁间,天将复斯文。
若人实命世,述作参鬼神。
横制万里波,不为流俗珍。
大音破昏聋,有若雷霆震。
惜乎世莫用,竟以奇怪闻。
哀哉揭阳贬,势屈道则伸。
孔子亦有言,求仁而得仁。
我昔读其书,固常见其人。
迩来观遗像,忽若平生亲。
轮扁不言巧,丹青岂复真。
尚存高山意,俯仰冀日新。
上下千岁间,天将复斯文。
若人实命世,述作参鬼神。
横制万里波,不为流俗珍。
大音破昏聋,有若雷霆震。
惜乎世莫用,竟以奇怪闻。
哀哉揭阳贬,势屈道则伸。
孔子亦有言,求仁而得仁。
我昔读其书,固常见其人。
迩来观遗像,忽若平生亲。
轮扁不言巧,丹青岂复真。
尚存高山意,俯仰冀日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韩愈(韩文公)的致敬之作,通过画像引发对韩愈生平与思想的感慨。全诗可分为四部分:
1. 文化复兴的使命(前6句)
诗人开篇说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曾衰落,但上天让韩愈出现来复兴正道。韩愈像巨人般写出震撼人心的文章("大音破昏聋"),却因思想超前不被世俗理解,反而被当作"奇怪"之人。这里用雷霆比喻韩愈文章的力量。
2. 贬谪中的坚守(中间6句)
提到韩愈被贬潮州揭阳的遭遇,但强调他"势屈道伸"——虽然失去权势,却坚守了道义。借用孔子"求仁得仁"的话,赞美韩愈甘愿为理想承受苦难的精神。
3. 画像引发的共鸣(接着4句)
诗人看着韩愈画像,感觉像遇见老友般亲切。但他也清醒认识到:画像再像也只是表面("丹青岂复真"),真正的韩愈精神在文字中。
4. 永恒的启示(最后2句)
以"高山仰止"作结,说韩愈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并希望后人能不断从他的思想中获得新的启发("俯仰冀日新")。
全诗亮点:
- 用"雷霆震"形容文章力度,贬官却说"道则伸",形成强烈反差
- 把韩愈比作文化接力者("天将复斯文")
- 最后点出伟大人物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传承
诗人通过画像这个媒介,既表达了对韩愈的敬仰,也探讨了思想者与时代的矛盾关系——真正的思想者往往生前孤独,却能通过文字影响后世。